古人何时开始用餐具?探寻古代餐具的演变和发展

   2021-12-17 3730
核心提示: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,碗的材质、种类、样式、纹饰,以及所表现的艺术价值,其实都能够体现出饮食文化的发展精髓。尤其是后世人在古代饮食文化以及餐具的启发之下,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餐具,其实都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。

古人何时开始用餐具?探寻古代餐具的演变和发展

“筷子”是东方古国文明进程中的典型标志之一,同时也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里程碑。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中国传统餐具,却蕴含了古代祖先们的智慧以及生活情趣。“筷子”被发明和制造出来之后,古代饮食文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。

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,再加上原始人类思想意识尚未有开化。所以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人类,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穿暖。他们不断向大自然索取食物,并过着“茹毛饮血”的原始生活。

随着原始社会进程不断向前推移,以及原始人在不断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,所积累下的经验越来越丰富,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逐渐加深。人们开始由被动接受大自然的馈赠,逐渐转变为主动创造生活中所需要的物品,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由原始人向智人转变的关键阶段。笔者认为当古代人类进入智人阶段之后,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思想意识,都在向更高更强的阶段发展。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,人类开始对生活中的必需品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只吃“生肉”的饮食习惯,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身体需求和味蕾了。在这种前提下人们开始用火烤食物吃,会使用“火种”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飞跃。至此生活于原始社会以及上古部落中的人,不仅吃上了烤熟的食物,同时也逐渐提升了身体素质。这为人类进一步征服大自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
“陶碗”诞生人类饮食文化步入餐具时代


“火种”出现之后用泥土烧制的陶器开始诞生。据史料记载这个关键阶段,其实就是新石器时代。生活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,就已经掌握了使用泥土烧制陶器的技术。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陶碗,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。自从“陶碗”问世之后,人类终于实现了饮食文化上的跨越。同时“陶碗”也是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
至此古人开始了使用餐具吃饭、喝水的新里程。当然新石器时代不仅有“陶碗”,而且还有可以用来盛水的“陶杯”。

图片

1.新时期时代的“陶碗”

新石器时代的“陶碗”与现在所使用的碗大小差不多。也是上宽下窄的结构但碗底并不平整,而是一种类似于锅底的形状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的“陶碗”,只能用手托住才能使用,主要的作用就是盛装食物和水。直口、施釉不到底、基本无纹饰,是新石器时代陶碗的主要特征。虽然并不具备后人所提倡的艺术精神,但是陶碗的出现却将人类的饮食文化,真正从“茹毛饮血”的原始时期,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。

图片

笔者认为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朝代不断更迭,古代社会的生产力也在不断提高,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,人类的意识和思想逐渐形成并完善。“陶碗”与“陶杯”也逐渐,被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。商周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,所以在这个阶段人们所掌握的技术,以及可以获得的资源相对来说更多。当时的人们已经制造出了青瓷制品,“瓷碗”就是商周时期人类智慧的一个集中体现。

图片

相比较于用泥土制成的陶碗来说,瓷碗不仅质地上更加坚硬,外形以及颜色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这个时期生产和制造出来的瓷碗,并不仅仅是一种可以盛装食物的器皿,同时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件艺术品。

2.商周“青瓷”碗

尤其是随着制造瓷器的工艺逐渐完善,以及人们的审美思想逐渐提升,瓷碗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饭碗”了,而是形态各异、颜色多变、纹饰精致的艺术品了。而且随着时代不断演变,瓷碗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。

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饭碗之外,还有汤碗、菜碗、茶碗,以及盛装菜品的瓷盘等都应运而生。但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瓷碗,基本上都以“青瓷”为主,被后世人所推崇的“青花瓷”制品,其实也是从“青瓷”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。

图片

这段历史时期内的“青瓷”碗,最大的可以与现代的“青瓷”鱼缸相媲美,而最小的青瓷碗也就是茶盏,也与现代人使用的“一口闷”茶碗大小类似。之所以要重点强调商周时期青瓷碗的大小,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古人制造青瓷的高超技艺。

从陶碗到青瓷碗的发展历程,可以清晰地看出古代人在饮食文化上的创造力。虽然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碗主要的作用还是盛饭,但是人们已经将碗的功能,逐渐从实用性上向精神文化上转变。

图片

笔者认为这种以古代饮食文化为基础的餐具变化,其实也说明古代人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,“民以食为天”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。尤其是周代所制定的《周礼》,不仅涵盖了国家统治、祭祀、礼仪等方面的内容,同时也有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记载。唐朝制“碗”历史与饮食文化发挥在那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比较开明,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非常繁荣,同时也带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。如果从餐具演化角度来看唐代的影视文化,不难发现唐朝时期的碗器类型非常多。不仅有比较普通的直口碗,而且也有撇口、葵口等碗型。这个时期市面上所流行的碗,不仅碗口形式多变碗底也多为平底。但“玉壁底”和“环条形底”,依然是当时碗器设计的主流风格。这不仅增加了碗的实用性,同时也更加有利于饮食文化发展。

图片

因为碗这种可以盛装主食,以及其他菜品的器皿得到发展之后,依据碗型所创造出来的食品,也逐渐在大唐流行起来。唐朝时期所生产的碗器不仅施釉接近底部,而且在重要场合使用的碗,还会施满釉并且带有一些纹饰。

宋代“瓷碗”中的饮食文化精髓

“碗”这种一开始只用来盛装食物的器皿,在宋朝的时候被赋予了更多意义。由于宋朝手工业特别发达,而且以手工业为生的小工业者也特别多。所以宋朝时期的“碗”不仅更具特色,同时也迎来了一个全民用碗的大好时代。

“宋碗”的形状主要以,“斗笠式、草帽式、大口沿、小圈足”四种样式为主。碗口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做大做小。

由于宋朝的绘画技艺等到极大提升,所以即使是制碗的手艺人,也可以画出千姿百态、形象各异的纹饰。

图片

但主流纹饰主要有“婴戏、动物、植物、文字”四类,一般都会描绘于内外壁或内底心上。这不仅有效提升了“宋碗”的艺术价值,同时在民间也掀起了一股,收藏“宋碗”的热潮。

“宋碗”很少有不上釉色的时候,釉色多以“青、黑、酱、白”四色为主。这种以单色为基础的色彩体系,不仅体现出了“宋碗”独特的艺术价值,同时,也提升了宋朝陶瓷制品的整体艺术水平。

图片

“元碗”和“明碗”的饮食文化传承

元代人所使用的碗不仅体积比较大,而且厚度也超出大家的想象。这其实与蒙古族的民族风格有很大关系。粗犷、豪迈、不拘小节,是“元碗”的突出特征。与当时的“宋碗”相比,“元碗”多采用印花以及刻花装饰。主要的纹饰有骏马、蓝天、白云等。

明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,由汉族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。由于明朝是在打败元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,所以当时明朝的很多器物和风俗,记着都能够看到元朝时的影子。

图片

但是明朝时期的碗却更有汉族特色,形状多以“鸡心式、墩子式”为主。当然也有一些口沿外向平折类型的碗,碗底的面积相比较于前朝来说比较小,但这不但没有影响到使用功能,而且也让“明碗”看起来更具大国风范。

“筷子”问世让古代饮食文化更具东方魅力

“筷子”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,不仅是用餐时必须要使用的工具。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东方神韵,以及传承饮食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象征。虽然筷子是中国古代先贤的重要发明之一,但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用筷子吃饭,生活在东南亚国家的人,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,他们在日常用餐中也使用筷子。

“筷子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,据《礼记·曲礼上》记载“羹之有菜者用梜”。这里面所说的“梜”其实就是先秦时期的筷子。据《急救篇》记载“箸,一名梜,所以夹食也”,由此得知“箸”也是筷子的古称。汉朝人所使用的筷子,就被古人称为“箸”。

图片

从明代开始这种被称为“梜”或“箸”的餐具,才正式被命名为“筷”。这也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筷子的起源。在古代人尚未发明筷子之前,其实他们吃饭的时候,使用率比较高的餐具就是“勺子”。

中国人使用勺子的历史人大概有8000年左右。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这种古代通用的餐具却被淘汰了。取而代之的就是“梜”,据《云仙杂记》记载“向范待侍,有漆花盘,科斗箸,鱼尾匙”。

图片

这段史料中所记载的“科斗箸”和“鱼尾匙”,就是古代比较知名的两种餐具,也就是现代人常用的筷子和汤匙。古代人之所以玩空心思,不断研究和发明餐具,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饮食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。

无论是先秦时期还是秦汉时代,由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有了很大发展,所以在这些比较重要的历史阶段中,餐具的演变和发展也就是成了,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代名词。

从“陶碗”出现之后就注定了,古代中国人的饮食起居,已经开始向文明以及文化方向发展。

结语

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”。

这句话中的“民人以食为天”,在传承了几千年之后依然十分有道理。但是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一下,就会得知“民人以食为天”的发展基础,其实就是古代餐具的诞生以及演变。

如果没有餐具古代人只能用手抓东西吃,在这种前提下不仅无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,同时也很容易影响人类意识和思想进步。只有新石器时代的“陶碗“诞生之后,人类的饮食文化才得到了启蒙,并且逐渐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。

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,碗的材质、种类、样式、纹饰,以及所表现的艺术价值,其实都能够体现出饮食文化的发展精髓。

尤其是后世人在古代饮食文化以及餐具的启发之下,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餐具,其实都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傅小平《中国古代餐具研究》

2.万圣丹《宋代陶瓷食器生活对现代陶瓷餐具设计的启示》

3.黎虎《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》

4.《中国食文化四大贡献之四——造福华夏誉满海外的中国瓷器》


 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  • admin
    加关注0
  • 没有留下签名~~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苏ICP备1702377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