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紫砂,言必称宜兴。然而,在与宜兴相隔千里的洛阳市新安县,以汉关紫砂为代表的紫砂行业,如雨后春笋,蓬勃发展。在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原紫砂拓荒者、汉关紫砂创始人叶云声为代表的紫砂艺人努力下,中原紫砂品牌正逐步叫响,紫砂产品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。
【1】工作中与紫砂结缘
叶云声最初工作的地方是在洛阳市新安县水泥厂,他从事硅酸盐原材料的化验工作。工作中,他发现新安一种陶瓷原料“绀紫土”与一种水泥原料红砂外观相似。
于是,他就把“绀紫土”取回化验。然而化验结果与红砂并不一样,倒是与《中国陶瓷史》上记载的宜兴紫砂极其相近。
“我通过物理试验和岩相分析,发现新安‘绀紫土’的物理结构同样具有双重气孔结构,具有极好的透气性能。用于泡茶,即使放置一星期时间,茶叶也无霉变现象发生。”叶云声说,通过化学分析,他发现“绀紫土”中的氧化铝、氧化硅、氧化铁三大主要成分组成非常合理,其他微量元素也非常丰富,和紫砂很相似。
随后,他又将新安“绀紫土”带到宜兴陶研所请专家进行对比化验分析。最终,宜兴专家得出结论“绀紫土”就是紫砂。
【2】“绀紫土”涅槃重生
“绀紫土”的应用在新安由来已久。古代新安“甘泉窑”“城关窑”的部分产品就是用“绀紫土”做的原料。有了理论支持和专家的肯定。叶云声便着手进行中原紫砂的开发应用。
说着容易做着难。紫砂创作在宜兴有完整的产业链,工具和原料有专人配送。但在中原,紫砂产业还是一张白纸,找矿采矿到练泥制壶和制壶工具,每一步都要亲力亲为。
“问题是从采矿练泥到制壶烧成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门独立的学问。自古就有‘取用配合、各有心法,互不相传’的说法。”叶云声说,所以在新安紫砂的开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门槛。
为了开发中原紫砂,叶云声成立了汉关紫砂研究院。为了学习技术,他还无数次到宜兴拜访名师,到陶研所进行化验对比。他先后结识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葛军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陆君、宜兴紫砂原料总厂老厂长李顺法等紫砂艺人。并采取请进来、送出去的方法,请宜兴紫砂艺人到汉关紫砂坐店创作并带徒。同时还送儿子叶震寰到宜兴跟随名师学习技艺。
最终,叶云声开发出了属于中原人自己的紫砂系列产品。
【3】融入中原文化赏用结合发展
高品质的紫砂壶,是制壶人文化内涵与艺术水准的结晶。要想制成一把高品质的紫砂壶,离不开文化元素的运用。
“不讲传统的艺术是空中楼阁,没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同提偶,没有灵魂。”叶云声说,作为中原紫砂的拓荒者,他始终注重紫砂与洛阳历史文化的融合,既在工艺手法上学习传统技艺。同时,在艺术创作上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吸取营养,使作品具有文化内涵。
自汉关紫砂成立以来,他先后创作出十几款新的专利壶型,都富含文化内涵。其中包括表现新安县八大景之一的函关晓月壶;结合洛阳牡丹元素制作的牡丹壶。今年以来,他又结合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,用紫砂创作了一批仿青铜重器,比如有最早“中国”二字的“何尊”。
生活艺术化,艺术生活化。在叶云声的创作中,他还很注重把紫砂这样的艺术,融进生活中去。他设计的“萌逗哥”豆芽罐。双层豆仓,并有储水功能。一天只需浇一次水,一周可吃上两次豆芽。其外观的“小阿哥”形象既萌动可爱,又增添了生活乐趣。
【4】努力叫响中原紫砂品牌
目前,洛阳新安紫砂储量大,“清水可以练泥,单品能够成壶”的品质,已在我国紫砂界渐露头角。然而要想真正叫响中原紫砂品牌,要走的路还很长。
“搞艺术品创作,讲的是工匠精神。但在宜兴之外搞紫砂艺术创作,仅有工匠精神是不够的,首先还要成为一名‘有精神的工匠’。”叶云声说,这种精神是指敢为人先的闯劲、锲而不舍的韧劲、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甘坐冷板凳、淡泊名利的心态。
作为中原紫砂的拓荒者,叶云声也将继续深入研究,做“有精神的工匠”,重视紫砂壶人才培训,提升设计研发能力,真正叫响中原紫砂,让河南人都能用上本地泥料生产的紫砂壶,让紫砂艺术走进寻常巷陌。